发布时间:2025-04-14 来源:null 日点击量:5
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提升我省出口外贸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能力,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全省1024个出口名牌进行了海外商标抢注监测预警,监测结果具体如下:
一、 海外抢注概况
本次商标监测的对象为近三年认定及复核通过的浙江省出口名牌,监测的时间区间为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监测的地域范围涵盖全球194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对出口名牌在海外疑似被抢注情况进行系统性检索分析,共计发现187件疑似抢注商标,涉及企业74家,其中商标抢注2件以上的企业38家,杭州市某企业疑似被抢注商标多达28件。
预警建议:2024年度出口名牌在海外市场遭遇商标抢注的总体比例约为 7.2%,较去年增长1.6个百分点。对中国出海企业而言,海外商标抢注这一现象会严重妨碍其品牌在国际上的拓展以及市场的扩张规划,必须予以高度关注与重视。
二、海外抢注受理局分布
此次商标抢注监测预警涉及5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RCEP成员国家10个,一带一路成员国家31个。抢注高发的前10个国家和地区,从多到少依次为:印度尼西亚(20件)、韩国(16件)、欧盟(11件)、巴西(11件)、俄罗斯(10件)、摩洛哥(10件)、意大利(8件)、印度(7件)、泰国(7件)、阿根廷(7件)。
预警建议:在2024年度监测预警中,东南亚地区商标抢注事件仍处高位,即使同比有所下降,但该地区的印度尼西亚、泰国两国连续两年均位于商标抢注事件数量排名前十,需要引起出海企业的高度重视。此外,对比 2023 年度监测预警数据,2024 年度在韩国、欧盟、巴西、俄罗斯、摩洛哥、意大利、印度、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商标抢注事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在韩国,抢注事件数量的上升反映出当地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以及部分抢注主体对中国品牌价值的觊觎;欧盟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其商标抢注事件的增加,提醒中国企业要更加关注欧盟复杂的商标法律体系和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差异;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商标抢注风险,企业在进入这些市场时需谨慎应对;摩洛哥、意大利、印度、阿根廷等国家的抢注事件增长,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时面临的商标保护挑战日益多样化。
企业在计划进入海外市场前,应尽早开展商标检索和注册工作,遵循 “商标先行” 原则,提前进行商标布局,确保品牌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得到法律保护以及规避潜在侵权风险。
三、海外抢注类别分布
对疑似抢注商标的尼斯分类进行分析,涉及类别共计45个,其中,排名前十的类别分别是:第12类(运输工具)、第9类(科学仪器)、第7类(机械设备)、第35类(广告销售)、第11类(灯具空调)、第8类(手工器械)、第21类(厨房洁具)、第20类(家具制品)、第6类(金属材料)、第16类(办公用品)等。其中被抢注最多的类别为第12类(运输工具),占被抢注商标的19%。
预警建议:浙江省作为民营经济发达的大省,孕育了众多汽车、摩托车、机电、高科技设备等行业的知名出海品牌。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也正因如此,运输工具类、科技仪器类、机械设备类等商标成为易被抢注的对象,尤其是2023年电动载人汽车成为出口“新三样”产品之一,导致第12类(运输工具)成为被抢注最多的类别。
出海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明确商标抢注的高风险类别。在核心商品和类别之外,企业有必要进行商标防御性注册。对于一些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潜力的品牌,可在与核心业务相关的上下游类别,以及容易产生混淆的近似类别进行注册,防止抢注者钻空子。
四、海外抢注企业应对情况
根据本中心的追踪回访和网络检索,在74家企业所涉共计187件疑似抢注的商标中,仅有9家企业对共计16件商标进行了处理应对,应对率仅占8.5%。抢注应对的具体结果详见上图,包含异议中、转让成功、失效等。
预警建议:企业对海外商标抢注的应对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应对成本高等原因。海外商标维权涉及复杂的法律程序,需要企业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包括但不限于聘请专业机构、收集证据、提起诉讼等。企业应当完善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海外商标动态预警机制,避免错过最佳的商标抢注应对时机。一旦发现抢注行为,可根据商标所处阶段采取提起商标异议、无效、撤销等法律程序。此外还可尝试与抢注者协商谈判,达成商标转让、商标许可使用、商标共存等协议。
说明:本报告中涉及到的商标数据来自FoveaIP全球商标数据库,由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浙江分中心整理、分析。受到研究方法、数据库更新周期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影响,相关数据仅供参考。报告中抢注均为“疑似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