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2 来源:null 日点击量:5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专利作为创新成果的重要保护手段,其布局与申请至关重要。为了回应省内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主体在成果保护中的需求和问题,支撑人工智能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特制定了《浙江省人工智能专利布局与申请指引》。
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这份指引,为大家梳理其中的关键信息(全文共6章、18节、2.6万余字,并提供29个典型案例)。
一、给创新成果找个“安全屋”
(一)专利保护:给创新上把“安心锁”
针对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本身、基于它们的功能应用以及人工智能辅助成果进行保护。可自主选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例如,机器学习算法适用发明;人脸识别智能门锁适用实用新型;相关图形用户界面(GUI)则适用外观设计专利保护。
(二)其他保护方式:多手准备更安心
商业秘密保护:算法、数据等信息可作为商业秘密,但权利人要做好保密措施,适合不易被反向工程破解、先进性强且生命周期长的技术成果。
软件著作权登记:算法源代码等计算机程序可通过此方式保护,是专利保护的补充。
二、打好专利申请的基础:申请前的“热身运动”
(一)专利挖掘:多维度寻找创新“宝藏”
1.从技术研发过程挖掘:在研发的各个阶段,围绕项目研发和关联因素扩展挖掘创新点,如生活垃圾自动分拣系统研发时梳理技术架构找创新点。
2.从技术和产品迭代挖掘:分析现有技术和产品的问题,像手机语言翻译功能的缺陷,针对改进形成创新点。
3.从用户需求与行业痛点挖掘:通过收集需求和分析痛点,为产品改进提供方向,如智能鞋柜挖掘用户需求找创新方向。
(二)专利布局:构建坚实的专利“护城河”
1.垄断核心技术布局:围绕AI芯片、大模型等核心技术布局专利,形成技术壁垒,如国外安防企业围绕监控视频智能化分析技术布局。
2.构建标准必要专利布局: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推动专利成为标准必要专利,占据竞争高地。
3.拓展垂直应用场景布局:将技术与不同场景结合申请专利,如自动驾驶环境感知技术在不同场景的应用专利。
4.围堵竞争对手布局:新进入企业针对头部企业核心专利进行微创新,实施外围专利布局获取谈判优势。
(三)申请前评估:给专利申请“做体检”
评估创新成果能否申请专利,确保创新成果转化的合规性,防控法律风险,还能帮助培育高价值专利。要特别留意人工智能技术方案是否属于保护客体,公开程度是否满足要求等。
三、国内申请途径:按需选择最适合的“限速车道”
(一)普通途径:按部就班的“常规路线”
直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经初步审查、发明公开、实质审查等程序,发明专利审查周期较长,2024年平均为15.5个月。
(二)快速预审:专利申请的“高速通道”
浙江省多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此服务,涵盖人工智能领域主要分类号。通过预审可加快审查,周期最快可小于3个月,省保护中心还提供申请前评估和批量预审服务。但要注意申请文件质量,避免失去快速审查资格。
(三)优先审查:给审查“踩油门”
优先审查是对已受理的专利申请加快获权的途径。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只要第一申请人符合要求,就可以提出优先审查请求,能加快获权,不过有相关限制,如已获快速预审资格等情况不能重复推荐。
(四)延迟审查:灵活控制审查“进度条”
申请人可根据需要延缓审查进程,但快速预审通过的申请不宜提出。
四、人工智能专利申请特殊要求:厘清最新审查标准
(一)发明人身份认定:明确主体资格
发明人必须是自然人,人工智能系统不能作为发明人,人工智能辅助创造的发明,由有实质性贡献的自然人署名。
(二)保护客体判断:界定专利保护范围
1.实用新型专利:只保护产品,涉及计算机程序的产品,仅包含已知程序名称的才属于保护客体。
2.发明专利:不能是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需满足技术方案规定,可加入技术特征避免问题。
(三)发明申请的说明书公开充分:确保技术可实现
由于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有“黑匣子”特性,根据发明贡献,清楚记载模型训练过程、模块结构或应用场景结合方式等内容。
(四)发明申请的创造性考量:综合评估创新程度
将算法特征和技术特征作为整体考虑,若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突出特点和进步,则具备创造性。具体有三种常见情形:一是使人工智能算法特征成为技术手段的一部分;二是算法或模型与计算机系统内部结构产生特定技术关联;三是算法或模型与技术特征共同提升用户体验。
(五)人工智能相关伦理问题: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
人工智能专利申请要符合专利法第五条的规定,遵守相关法律、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同时,还要注意《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确保专利申请合法合规。
五、海外申请途径:开拓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一)常规途径:各有千秋的“国际路线”
海外申请有直接申请、巴黎公约途径、PCT途径和海牙协定途径。
直接申请适合特定国家;巴黎公约途径适合目标国家少、产品更新快的情况;PCT途径适合申请多个国家,能给你更多时间准备;海牙协定途径则适合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程序简单又省钱。
(二)加速途径:海外申请的“加速器”
海外专利申请加速途径有两类:
一类是各国家/地区的本土加快审查程序,如美国的普通加快审查途径和优先审查;
另一类是国际协作型加速审查机制,其中专利审查高速路(PPH)是重点推广项目。对于向中美日韩欧五局申请专利的创新主体,推荐通过IP5-PPH途径提出请求。
(三)特别注意事项:了解各国“规则差异”
不同国家对人工智能专利的要求不一样。美国、欧洲、日本等都有自己的审查标准和政策,申请前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避免出错。
希望通过今天的解读,能让大家对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有更清晰的认识,帮助大家在创新的道路上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