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3 来源:null 日点击量:2
2022年,我省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4%,出口对全国增长率贡献率达18.5%,居全国首位。尤其在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蓄电池及锂离子蓄电池出口贸易额增幅更是在100%以上。随着我省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增加,海外市场的产品竞争愈发激烈。海外商标抢注纠纷呈现向高新技术领域集中的态势,通过对我省海外商标的监测、指导和分析,发现海外商标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海外商标布局整体符合出口贸易额占比,但商标布局总量及部分国家布局量不足。
根据浙江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省出口额最多的三个经济体及国家分别为RCEP国家、欧盟和美国,分别占全省出口额的20.9%、18.7%和16.7%。同年,我省企业在RCEP国家、欧盟和美国的商标申请量分别为2975件、2040件和13013件,位列我省企业海外商标布局热门地区前三名。从单个国家或地区布局来看,部分国家商标申请量与出口额不匹配。除美国以外,印度、德国、日本、荷兰和越南是我省出口最多的五个国家,我省企业在五国的商标申请量分别为169件、253件、451件、11件和259件。我省对荷兰的出口量增长较快,但在该地区商标申请量明显偏少。从出口贸易总额来看,2022年广东省出口贸易额5.33万亿元,同期海外商标申请14.88万件;2022年我省出口贸易额3.43万亿元,同期海外商标申请2.62万件。对比广东省的出口贸易总量,我省海外商标布局数量明显偏少。
二、我省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抢注多发,但企业海外商标抢注预警能力不足。
在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和我省三大科创高地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海外商标抢注呈现多发的态势,其中包括“极氪汽车”、“超威电池”、“正泰新能”、“奥泰生物”和“东方基因”等省内知名品牌。通过对省内“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逆变器储能设备等产业的54家重点企业进行全球海外商标抢注监测,发现2022年海外商标风险信息74条,疑似抢注商标29件,涉及企业13家,年度抢注比例达24%,其中“锦浪科技”、“领跑汽车”、“德业科技”作为新能源汽车及逆变器储能设备企业,年度抢注商标在5件以上,远高于我省出口名牌企业。海外商标抢注多发反映了我省企业在海外商标抢注预警方面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由于全球商标商业数据库年使用费约需10万美金,聘用一名海外商标知识产权专员费用在20万元以上,企业自主开展全年海外商标监测的费用约在80万元以上,成本过高导致企业难以开展商标预警。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和海外商标预警体系,通过走访调研20余家科技型企业发现,除了个别头部企业,具有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部门,大部分中小微企业没有设立知识产权部门,也未开展相应的海外商标预警工作。
三、浙江省海外应对指导体系逐步完善,但企业海外纠纷应对能力不强。
为不断提高我省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应企业保护需求,省内设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3家、快速维权中心8家、维权援助中心27家和国家海外中心地方分中心6家,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居全国前列。自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在我省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以来,全省4家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共指导海外纠纷案件242件,其中达成和解33件,原告撤诉23件,案件指导率达100%。然而近三年我省涉美海外商标纠纷分别为107件、211件和249件,案件年均增幅在50%以上。商标纠纷案件结案类型共分4类,其中原告胜诉占比约为72%,被告胜诉占比约为1%,案件和解占比约为23%,程序性结案占比4%。我省企业在涉美商标诉讼中以被告为主,胜诉案件较少,由于商标纠纷案件中存在大量小微型电商企业,大量企业放弃应对海外商标纠纷,被告缺席审判占比竟然高达67%。
为此建议,一是加强出口企业的海外商标布局意识和能力。定期组织召开海外商标布局的专题培训会议,结合我省对外出口国家分布情况,对经贸额较大的国家进行重点布局提醒,帮助企业分析和研究同行业企业的海外商标注册情况以及制定适用于自身情况的海外商标布局战略。
二是加强海外商标公益性预警及应对指导。应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构建海外商标公益性预警体系,以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商品品牌为监测重点,定期监测海外商标重点市场抢注信息,发布海外商标抢注预警信息。以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为基础,畅通省内海外应对指导沟通渠道,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海外商标纠纷应对指导体系,制定海外重点国家或地区的商标品牌维权指南,指导企业开展商标预警及合理应对海外商标纠纷。
三是加强多层次海外知识产权专家的战略支撑作用。丰富多层次海外专家人才,吸纳一批为小微企业提供基础性海外和解服务及咨询意见的海外专家,充实海外专家人才库,建立覆盖基础公益和解到高端海外应诉的专家体系,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海外纠纷解决方案。探索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帮助企业扩充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资源,对提供基础公益性服务的优秀知识产权特派员给予荣誉奖励或者工作补助。遴选一批有资质、有实力的国内外知识产权及法律服务机构,在省内设立办公地点或联络点,为企业提供专业优质、成本可控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