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Zheji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Center
知识产权

典型案例六:专业调解,向服装设计侵权说不

发布时间:2022-12-21 来源: 作者: 日点击量:2

近期,浙江省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收到一起服装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调解申请。申请人系“上衣(M1××××××专利号为ZL20203048××××.1的外观设计专利的权利人,其发现被申请人在其所经营的淘宝店铺内销售类似外观设计专利的服装2022年4月,申请人以被申请人未经其授权许可,擅自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与其外观设计专利近似的产品,涉嫌侵犯其专利为由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被申请人停止制造、销售涉案服装,并赔偿其经济损失5万元。

受理申请以后,省知产调委会组织调解员细致研究分析案情、检索服装行业相关专利,重点研究服装这一特殊商品的外观设计的特性,同时对案子细节进行推敲,利用专利与商标相结合,对侵权事实进行了认定,最终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了和解。

一、调解过程和结果

图片3.png1.确认申请人身份与涉案权利信息。调解员首先对申请人的身份、涉案专利权、申请人诉请进行分析研判,确定以下事实:申请人是国内知名时尚女装企业旗下拥有JO×××雅)、JO××××末)、GI×××际)、AN×((×琳)等多个自有品牌。2020年8月24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名称为“上衣(M1×”的外观专利,并于2021年1月12日获得授权,专利号为ZL20203048××××.1设计1立体图如右图所示

2.初步侵权比对,了解被申请人意见。调解员在了解基本案情,对涉案专利检索查询后,对涉案产品与涉案专利进行比对,认为涉案服装整体款型、色彩、配饰等方面构成高度相似。在此基础上,调解员与被申请人取得联系:被申请人认为所销售的涉案服装已改良设计、与专利有明显区别,并不侵权;且涉案服装由服装厂家生产,非其生产,申请人诉称的生产行为不成立。

3.根据行业特性,确定调解关键要素。调解员通过检索各类服装专利及服装行业的知识产权案件,发现服装行业款式设计独创性强但抄袭易、保护难。调解员对涉案服装进一步观察后,发现其胸部配饰上缝制有“JO××”字样标志,而该标志为申请人公司自有品牌、并已申请商标,该行为明显侵害了申请人的商标。调解员把这一发现转化为调解关键要素,由此出发,对被申请人进行释法说理。后当事人双方确认被申请人所销售和许诺销售产品的涉案服装已经落入涉案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范围,侵害了申请人合法权益

4.释法明理,助力权利人维权成功。在赔偿金额的商谈过程中,当事双方存在巨大差距,被申请人以“未生产、销量小”为由不愿赔偿。调解员继续对案件进一步研究分析,最终在涉案产品照片中发现印有生产信息的吊牌,告知被申请人凭此吊牌可衣服认定其为生产行为成立,被申请人侵权责任加大。以此为突破口,调解对双方进行释法和疏导,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被申请人下架涉案产品并销毁库存,同时赔偿申请人一万元。

二、典型意义

本案中被申请人销售涉案产品事实清晰,权责明晰,难点在于认定涉案产品是否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即认定涉案产品是否为抄袭、模仿他人原创设计。因服装自身特性,权利人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设计出具有一定市场价值的服装款式,一是很容易被抄袭、模仿;二是无论通过版权、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在诉讼和行政处理中,都会遭遇侵权判定难、过程繁复、耗时费力的难题,维权举步维艰。

如何破解“原创艰、抄袭易、保护难”这一服装行业长久以来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难点、痛点呢?本案中,浙江省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给了服装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很好的启示:一是原创人应充分利用版权、商标、专利保护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原创设计筑起“立体保护墙”,实现对智慧成果的全面保护。二是维权多元化,除传统的诉讼和行政处理外,当事人可以通过专业化调解这一渠道,尤其是依托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专业技术支撑的调解组织,专业性强、成本低、便捷性好,高效化解矛盾

 


返回列表